她的家族有4位隐蔽战线革命工作者

 革命工作者   2021-08-11 10:16   486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她的家族有4位隐蔽战线革命工作者

她的家族有4位隐蔽战线革命工作者

滴滴滴、嗒嘀嗒。”

“我等了半天,他匆匆忙忙又发了一个信号。”

“意思就是,再见。”

她的家族有4位隐蔽战线革命工作者

烈士被捕那一夜,究竟发生了什么?

“同志们,永别了,我想念你们。”

——这是电影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中,上海秘密电台负责人李侠被捕前,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。

1948年12月30日凌晨,李侠的原型李白,在向西柏坡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后,被国民党逮捕。潘汉年情报系统在上海的主要秘密电台“峰台”被破坏。李白在狱中坚贞不屈,直至1949年5月7日,英勇牺牲。

李白被捕的那一夜,究竟发生了什么?他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文内容,又具体记录了什么?

尽管李白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被搬上银幕、舞台、荧屏,然而真实的情况一直不为世人所知。

时隔73年,国家安全部近日首度解密了一份绝密档案——中央情报部电台《逐日工作报告表》。随着这份档案的解密,与李白并肩作战的战友、“峰台”最后发出的话语、精心动魄的一夜之后发生的故事,终于和人们相见。

这份电台《逐日工作报告表》,清晰记录了李白烈士被捕当晚,中央情报部电台与李白电台“峰台”的最后通联情况——

1948年12月30日零点——“他说我们声音小,我们的另一份报正在发,忽然听到他急促的出来拍,叫等一等,随着就拍出‘再见··· —·—’,时间是1:50,后来再也没出来了。”

记录显示,当天零点到2点20分,西柏坡共抄收4份电报,发出1份电报。

报告表“值班人”一栏,写着“将安”两个字。据考证,其中“将”字代表的是当晚西柏坡电台的值守人员——李康将,“安”则是当时的实习报务员。

那天夜里,他突然加快了发报速度

李康将,出生于1928年,今年93岁,党龄65年。

她的家族里走出了4位隐蔽战线革命工作者。父亲和母亲都是中共优秀情报人员。姨母是著名的左翼作家关露,受党组织派遣,先后打入汪伪特务总部76号和日本特务机关主办的刊物,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。而她本人,长期从事党的无线电台工作,直到1985年从国家安全部离休。

”当年我被派到(中央)军委电台,后来被派到总台(党台),负责联络隐蔽战线上的电报业务。”作为中央情报部电台的报务员,她一直负责和上海“峰台”进行联络。虽然没见过面,不知道对方是谁,但长期的配合,让她能够准确把握李白的发报“性格”。

“因为联络熟了,就比较熟悉他的手法。比方说他规定的是一个频率,但他不准确地出现在那里,我能够在规定频率的周围把他找到。”

正是因为这一对不见面的战友间的默契,1948年12月30日凌晨,李康将如约与“峰台”联络时,她敏锐地感知到了这次收发电的异常。

为了让西柏坡电台能够一次性抄收准确,“峰台”每次发报时都很慢。可那天夜里,李康将收报的过程中,发现对方突然加快了速度。

“发报的当中他突然停了,匆匆忙忙打出一个‘等一等’的信号,那我就等,等了半天也没出来给我发信号。”

“他匆匆忙忙又发了一个信号。滴滴滴、嗒嘀嗒。意思就是,再见。”

联络表上最后的记录是——“停止守听”

身在西柏坡的李康将,并不知道“峰台”发生了什么,只能如实地记录下当天对方失联的情况。

此后的23天里,根据中央情报部的指示,李康将在每天的零点至1点15分,坚持在电波里寻找“峰台”的消息,但始终杳无音讯。

在连续写下20多个“未听到”后,关于“峰台”的记录停在了1月23日这天,联络表上最后的记录是——“停止守听”。

后来,党中央收到潘汉年情报系统密电:李白夫妇被捕,“峰台”被破。“再见”是李康将收到“峰台”的最后两个字,也成为了李白留给历史的真实绝笔。

“对我们联络电台这个对象,我当时什么都不知道,组织上也不会告诉我们。直到电影上映,我才知道了李白和他更多的故事,还有那声‘再见’的意义。”此后的73年间,李康将时常会想起她这位素未谋面的战友。

“很难过,很痛心。如果我有机会能够见到他,我的确是想跟他亲切地握手拥抱,向他表示敬意。但是啊,没有可能了……”

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,党中央决定,给健在的党龄达到50周年、一贯表现良好的老党员颁发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。李康将也是获得此荣誉的老党员之一。

她说,有许多战友牺牲在了隐蔽战线上,没能走到今天,“这枚纪念章不是给我个人发的,我是代表这些战友领奖章的。”

“我93岁了,中国发生的很多大事,我都经历过。如果身体还能允许我多活几年的话,我希望跟党走得更远,看到的成就更大。”

一家四位隐蔽战线工作者,国家安全部首次公开她的事迹

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,一位入党65年、从国家安全部离休35年隐蔽战线人员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。

李康将,长期从事党的无线电台工作,曾任中央情报部电台报务员,是中共上海秘密电台发报员李白在牺牲前最后的联络人。

一家4名隐蔽战线人员

李康将出生于1928年,今年93岁,于1956年入党,至今党龄已有65年。

70多年前,她作为中央情报部电台的报务员,负责联络隐蔽战线上的电报业务;1985年,她从国家安全部离休;2021年6月24日,国家安全部向她颁发了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。

△李康将

据国家安全部披露,包括李康将在内,她的家族中共走出了4位隐蔽战线革命工作者,父亲和母亲都是中共优秀情报人员,姨母是著名的左翼作家关露。

公开资料显示,关露原名胡寿楣,是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,著名演员赵丹主演电影《十字街头》的主题曲《春天里》就出自关露之手。1939年,她受党组织派遣进入汪伪特工总部“76号”,后又打入日本特务机关主办的《女声》月刊任编辑。

据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报道,国家安全部原部长贾春旺曾为关露的传记题词:隐蔽战线需要关露同志的这种献身精神。

“等一等……再见”

除了李康将的身份,国家安全部还首次披露了两份绝密档案,内容是中央情报部电台与“峰台”的联络情况。

“峰台”是潘汉年情报系统在上海的主要秘密电台,地下党员李白是这个电台的发报员。李康将当年一直负责和“峰台”进行联络。

电台两端,李康将和李白通过无线电波沟通,是最熟悉的“陌生人”,即便李白没有出现在规定频率,而是在频率周围,凭借对战友发报手法的熟悉,李康将也可以找到他。

此次国家安全部公布的《逐日工作报告表》显示,1948年12月30日当天零点到2点20分,中央电台共抄收4份电报,发出1份电报。值班人为“将安”,“将”就是李康将,“安”是那天的实习报务员。

那天夜里,李康将与“峰台”联络时发现了异常。

往常为了让西柏坡电台将电码一次性抄收准确,“峰台”每次发报时都很慢。可当天李康将收报的过程中,“峰台”却突然加快了速度。

“发报的当中他突然停了,而且打出无线电用语的信号,就是说等一等,那我就等。等了半天也没出来给我发信号,等了一会儿他又匆匆忙忙地发一个无线电用语的信号,滴滴滴、嗒滴嗒。意思就是,再见。”李康将回忆说。

李康将当时并不知道“峰台”发生了什么,只能如实地记录下当天对方失联的情况。

按照中央情报部的指示,1948年12月31日至1949年1月22日,李康将按照约定的联络时间,在每天零点至1点15分坚持守听李白的电波,但均未听到。

在连续写下20多个“未听到”后,关于“峰台”的记录停在了1949年1月23日,联络表上最后的记录是——“停止守听”。

后来,党中央收到潘汉年情报系统密电:李白夫妇被捕,“峰台”被破。

永不消逝的电波

当时,李康将对于电台另一头的李白一无所知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她看到了以李白为原型拍摄的电影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,才知道了李白的故事,以及那声“再见”的意义。

李白原名李华初,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,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跟随共产党的无线电专家专门学习了无线电技术。
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27岁的李白奉命前往上海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,架起了上海与党中央的电波通信桥梁。

△李白和妻子裘慧英

1948年12月30日,李白在发出最后一封重要情报——国民党军队长江布防图后被捕。国民党军警随后对李白进行了长达30多个小时、10多种残酷刑罚的逼供,李白始终坚贞不屈、顽强斗争,拒不吐露半个字。1949年5月7日,国民党特务根据蒋介石“坚不吐实,处以极刑”的批令,将李白押到浦东戚家庙秘密杀害。

牺牲时,李白年仅39岁。在他牺牲20天后,上海宣告解放。

“很难过,很痛心。如果我有机会能够见到他,我的确是想跟他亲切地握手拥抱,向他表示敬意。但是啊,没有可能了……”李康将说。

她表示,有许多战友牺牲在了隐蔽战线上,没能走到今天,她是代表这些战友领取了“光荣在党50年”的纪念章。

“我93岁了,中国发生的很多大事,我都经历过。如果身体还能允许我多活几年的话,我希望跟党走得更远,看到的成就更大。”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iriyitiao.com/601.html
温馨提示: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一日一条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转载文章,来源于 革命工作者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 相关文章  关键词: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